摘要:體驗式學習模式有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將體驗式學習模式合理地融入到閱讀教學中,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教學實踐,從聯系生活、創設情境、設置問題、開展活動等方面探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體驗式學習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用策略
體驗式學習強調學生主動參與并深入到學習情境中,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其應用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推動學生進行深入思考,促使學生準確把握文章的觀點、獲得獨特的審美感受。擬結合教學實踐,探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體驗式學習的有效方法。
一、聯系生活,還原生活體驗
語文與生活有著天然的聯系,教師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認識到語文知識的生活性特征,將閱讀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促使其從現實生活的角度思考、分析問題,以此還原學生的生活體驗,豐富其閱讀感受。引導學生從個人的生活經驗出發,看待文本中描述的故事情節和思想情感等,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提升其閱讀感悟力。
比如,在學習《祝?!芬晃臅r,為了幫助學生還原生活體驗,強化閱讀感受,教師可以將文本中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相連接。在課堂上,教師可要求學生自主閱讀文本,體會文本中蘊含的思想和情感,然后提出問題:“文本中祥林嫂的兒子被狼吃掉了,祥林嫂的人生從此一蹶不振,陷入了極度痛苦之中,那么文本中的其他人物在祥林嫂訴說痛苦時都有哪些反應?”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文本精讀,從文本中找到了“斂起笑容,沒趣的走了開去”“鄙薄的神情”“特意尋來”等詞句。教師追問:“從這些詞句中你們可以看出文本中的這些人物的什么心理?現實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此類人?”學生踴躍地回答:“現實生活中的確有這樣的人,當別人陷入困境時,他們會抱著看熱鬧的心理接近遇到困難的人,這些人與文本中的‘看客是同一類人?!苯處熃又龑В骸爱斠粋€人陷入極度痛苦時,會急于找人傾訴,文本中是否有人真正關心過祥林嫂?”學生回答:“沒有?!苯處熃又鴨枺骸叭绻阍谏钪性庥隽藰O大的創傷卻沒有人關心,你會是怎樣的心情?”學生在短暫的沉思后回答:“我會感到十分的痛苦,會覺得生活沒有希望了?!苯處熇^續引導:“我們尚且會感到悲傷,那么祥林嫂在一次次重創后,又遭遇了眾人的冷嘲熱諷,她已經無法感知生活的溫暖,這對于她來說是致命的打擊,所以她失去了生活的希望?!痹诮處煹囊龑?,學生將文本中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相連接,感受到了祥林嫂的悲痛,體會到了作者對封建禮教的控訴。
當然,現實社會中通常是“一人有難,八方支援”,“看熱鬧”的人只是個例。我們當代青年要有愛心,要學會關懷他人,要讓社會處處充滿愛。
二、創設情境,加強情感體驗
體驗式學習的構建和應用建立在情境教學之上,形象生動且符合文本主題情境,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文本理解力,還能加強其情感體驗。為了發揮體驗式學習的價值和作用,教師可以結合閱讀文本內容、主題以及高中生的思維水平,通過音樂素材、故事資源、多媒體資源等創設既能反映文本主題,又能喚醒學生情感體驗的情境,將學生代入到特定的情境中,促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比如,教學《荷塘月色》一文時,在課堂的導入階段,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一段動態的月色荷塘圖,以動態圖畫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體會圖畫中表現出來的美感,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將文本中“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如碧天里的星星”“如剛出浴的美人”等詞匯與圖畫內容相結合,課堂中仿佛縈繞著淡淡的荷花香,而在這美景背后隱含著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在創設了審美情境后,教師可以利用文本中“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作為起點,提出問題:“作者的心里為什么不寧靜?”待學生思考過后,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文章的寫作背景,并以故事情境將學生代入到作者生活的時代,讓學生將散文內容與時代背景相結合,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美好愿望且因現實因素無法實現愿望的哀愁。
三、設置問題,強化思維體驗
體驗式學習對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強化學生的思維體驗,通過提問和追問的方式讓學生明確文本的寫作結構和思想情感,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升思維能力。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還能夠讓學生在層層深入的問題中鍛煉閱讀解題技巧,進而提升閱讀能力。
教師應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和引導性,要契合高中生的思維深度,結合文本內容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等元素提出契合學生能力的問題。比如,教學《阿Q正傳》一課時,在學生自主閱讀階段,教師可以設置預讀問題:“《阿Q正傳》創作于什么年代?文章在結構和語言內容上有哪些特征?”在預讀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全面閱讀文本,并利用教學參考書或互聯網平臺了解文本的創作背景和其基本特征。這一階段學生對文本已經有了大致的印象,形成了初步感悟。待學生結束自主閱讀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研討文本,提出問題:“阿Q的精神勝利法具體指的是什么?它與人們常說的自我安慰有哪些不同?”以此問題為載體,將班級內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要求各小組展開深入探討和分析。在分組后,學生展開精讀活動,鑒賞文本中的詞匯和語句。在鑒賞的過程中,學生之間互相探討、深入交流,他們在思維碰撞中得出閱讀答案,并在班級內展示討論成果。
四、開展活動,增強閱讀體驗
體驗式學習要求學生真正參與到閱讀課堂中,對于課堂的活躍度和教學形式的創新性都具有較高的要求。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積極引領學生開展角色扮演、社會實踐等閱讀活動,讓他們以獨特的方式學習和應用語文知識,這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還能夠提升高中生的綜合素質。
在高中語文學科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閱讀教學的內容和現實條件,開展能夠升華閱讀主題、增強學生閱讀體驗的教學活動。比如,在教學《論語》一課時,為了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教師可以開展“學經典,誦傳統”的主題閱讀活動,將教材中的文本內容與課外閱讀資源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論語》中所體現的深刻的人生道理和情感內涵。待學生閱讀過后,教師在班級內展開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將自己的感悟融入到誦讀中,促使他們通過誦讀表情達意。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制作以《論語》文本內容為主的文化標語,借助文化標語布置班級環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由此,學生的閱讀體驗會愈加豐富,體驗式學習也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總之,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學生的體驗可以讓學生更加專注于閱讀和學習,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情境中,喚醒他們的情感體驗和生活體驗,促使他們獲得更加豐富的閱讀感受。
作者簡介:李武(1973— ),男,甘肅省武威市第六中學高級教師,主研方向為語文閱讀教學。0C78C04D-8860-4BF5-ABFB-98B024AB37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