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舒大剛
〔主持人語〕巴蜀大地是人類發祥地之一,是人類文明的重要勃發地。從上古天皇、地皇、人皇傳說和三星堆“青銅神壇”的“天地人”三才信仰,古蜀“青帝、赤帝、白帝、黑帝、黃帝”五色帝祭祀,無不昭示出巴蜀大地的文明早啟。進入大統一國家體系后,巴蜀更以優越自然條件,開放包容的文化氣度,兼容并包,集雜成純,演繹了豐富多彩的制度文明和文化成果。有如文翁石室開天下郡國之學先河,周公禮殿啟廟學合一體制,蜀刻石經之奠定儒家“十三經”典范,以及相如大賦、揚雄哲思、張陵道教、諸葛忠義、太白詩篇、東坡文章、升庵博雅、沫若文彩,文華煥斗,英才蓋世!這些成績號稱“蜀學”。關于“蜀學”,曾于《漢書》《三國志》《華陽國志》及歷代方志藝文得到表彰,但只一麟片爪,蜻蜓點水,蜀學歷史軌跡,蜀士學術成就,特別是其間獨特發明,特殊貢獻,影響程度,以及優劣長短,都還缺乏深入研究和系統闡釋。本著對于傳統文化要“尋到根、溯到源、找到魂”的精神,總結巴蜀文化的創造性貢獻,設立“蜀學研究”專欄,旨在客觀地、平實地“研究蜀學歷史,總結蜀學成就,發揚蜀學精神,開啟蜀學未來”,為文化自信、文化復興的偉大戰略貢獻力量。我們期待大家批評指正,更期盼各位方家惠賜佳作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