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阿飛正傳》講了這么一個故事:阿飛是上海移民,他從未見過生母,自小由養母養大,長大后,他成了反叛青年。風流不羈、頹廢憂郁的氣質讓阿飛在女性中很受歡迎,而他因為抗拒婚姻,拒絕了單純、美麗的女友蘇麗珍的結婚請求。對阿飛來說,生母的問題一直是心中的結。阿飛無數次表現出對養母的怨懟、冷漠和刻薄,皆因養母不愿告訴他生母的消息。后來,阿飛獲知生母在菲律賓,前往尋根,才得知自己是菲律賓貴族的私生子,生母也因為貴族的尊嚴和地位而不肯與他相見。尋母失敗的阿飛在一列異國火車上受到槍擊,最終死去。
我們不過多討論電影本身,僅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談談阿飛的童年創傷。阿飛從小被拋棄,沒有見過自己的親生父母,這就造成了他安全感與歸屬感的缺失。
本來,當一個孩子無法與至親者建立聯系時,會從其他養育者身上獲得安全的依戀關系,這就是替代性客體的作用。然而,阿飛的養母撫養他只是為了每個月從他生母那里獲取撫養費,同時,養母始終為了自己的生活而忙碌,無法給予阿飛足夠的養育。所以,阿飛無法在替代性客體那里找到安全感。遭受了生母的拋棄,又不能和養母形成健康的聯系,阿飛注定孤苦無依。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精神分析專委會主委、上海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張海音教授曾經說過:“早年的心理矛盾,要么化解,有所成長,要么毀滅,導致心理痼疾?!痹馐芡陝搨膫€體,在成年后有可能會成為愛無能者。阿飛就是一個情感上的無能者:他一方面無法與人建立家庭,因為從小到大沒有人告訴他一個正常的家庭是什么樣的,所以他無法從自己的生活環境中習得維系家庭的能力;另一方面,他無法愛自己,覺得自己是沒有生命力的,自然也不值得被愛。
童年創傷的形式有很多,除了情感忽視,還有情感虐待、身體暴力、精神暴力、性侵害、父母藥物上癮以及目睹創傷性事件等。心理學中有一個冰山模型,可以解釋很多心理現象——人們的行為都只是冰山一角,而藏在水面下的,那些別人看不見、自己也不會說的童年創傷才是影響個人行為的重要因素。
遭受創傷的兒童可能會出現睡眠障礙、思維障礙、驚恐等心理障礙,他們在成人后可能會表現出更多的攻擊行為。多項研究表明,童年期的創傷經歷會削弱孩子的穩定性和自我意識,削弱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并常常伴隨孩子長大成人。
這種創傷會影響一個人在成年期的發展,因為他們會感到被孤立,無法與他人建立聯系,情緒難以控制,容易產生焦慮、憤怒和抑郁情緒。
國際知名兒科醫生、童年不良經歷研究領域專家娜丁·伯克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和30 000份案例研究發現一組驚人的數據:童年遭受過不良經歷的人,學習障礙和行為問題發生率會增加32.6倍,冠心病、癌癥、中風、糖尿病等重癥患病率增加3倍,焦慮癥、抑郁癥等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增加4.5倍。
童年創傷一旦形成,大多會長期存在,即使很多人已經長大,但仍然無法面對內心那個無助的小孩。面對童年創傷,我們不該只是把它視為困難、不公、苦難去克服、責備或遺忘,而應該看清它的真相,找到直面它的勇氣,打破惡性循環。
嘗試覺察自己
很多時候,基于保護自己的本能,創傷會被壓抑到內心的深處,好像只要不記得了就等于不存在了,但是這恰恰會引起內心的沖突,對現在的生活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覺察自己意味著看到創傷,看到是面對的前提。
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創傷
面對曾經的創傷,不僅要了解當時發生了什么,而且要分析自己是如何在創傷環境中生存下來的。這些在逆境中習得的能力就像黑夜里的星星,每一顆都會發光、發熱,成為你的力量來源。
別總把錯誤歸咎于自己
當一個人找不到錯誤的承擔者時,就會形成錯誤的歸因,認為這是自己的錯,從而失去對自己的信任,覺得自己會給他人帶來傷害。這種時候,要給自己一個機會,去愛自己、愛別人。
尋求心理援助
如果一個人經歷了重大創傷,已經出現明顯的心理癥狀,并且無法通過自助、身邊人的幫助來撫平,建議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來源|《家庭醫藥》